深化国企改革:新征程上的关键举措

元描述: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深化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将如何贯彻落实?本文将解读《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中关于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要求,分析其对国有经济布局优化、结构调整和原始创新等方面的重大意义,并探讨国资委未来工作方向和具体举措。

引言: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进行了系统部署,为新时代国有企业改革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支撑。如何把握国资国企改革的正确方向?怎样落实好“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健全国有企业推进原始创新制度安排”等关键任务?这些都是当前国资国企改革工作中需要深入思考和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将结合相关政策文件和专家观点,对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最新要求、具体举措以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深入解读,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

国资国企改革的原则要求:五大方面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其核心在于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为此,国务院国资委将从五个方面牢牢把握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原则要求:

1. 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根本目标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这是实现国有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通过改革破除制约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2. 增强核心功能和提升核心竞争力:

增强国有企业的核心功能,就是要通过改革提高其战略支撑能力、民生保障能力、价值创造能力,在承担好经济责任的同时更好承担政治责任、社会责任。提升核心竞争力,则要更好适应市场竞争要求,在科技、效率、人才、品牌等关键要素上持续发力,塑造企业独特优势。

3. 加快形成同新质生产力更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适应人民群众新期待和市场需求新变化,加快企业组织形态、经营机制、管理体系的变革,促进各类先进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集聚,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塑造新优势新动能。

4. 不断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要聚焦重点任务,包括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等等。既要抓好全面落实,也要抓好重点突破,不断提升改革的综合效能。

5. 始终坚持和加强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全面领导:

必须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改革各方面、全过程,促进党的建设与企业生产经营深度融合,确保国资国企改革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两端发力,推动“三个集中”

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的内在要求,也是增强国有经济整体功能作用的重要途径。《决定》对此作出专门部署,国务院国资委将坚持两端发力、双轮驱动,推动国有经济“三个集中”,即:

  • 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 这需要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基础设施、能源资源等领域的布局,确保国家安全和经济命脉的稳定。
  • 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 这需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教育文化、养老服务等领域的投入,提升公共服务水平,保障民生福祉。
  • 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要加大对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具体来说,国务院国资委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 抓好传统产业强基转型: 通过设备更新、工艺升级、数字赋能、管理创新等措施,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动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 抓好新兴产业战略布局: 深入实施央企产业焕新行动和未来产业启航行动,健全新兴产业培育机制,加大在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等领域的投入力度,不断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
  • 以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为平台,以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为保障,着力盘活存量,有序拓展增量,不断提高国有资本配置和运行效率,放大国有经济整体功能。

原始创新:健全制度安排,力争更大突破

中央企业是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技强国建设的骨干中坚。为了在原始创新上取得更大突破,国务院国资委将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三高一优”上协同发力、持续用力:

1. 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

积极融入国家创新体系,主动牵头或参与国家科技攻关任务,建立企业研发准备金制度,强化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在战略价值高、应用前景广、自身有优势的领域全力攻坚,努力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和源头底层技术。

2. 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

深度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新建一批全国重点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研发平台,共建区域创新中心,打造高水平创新联合体,深化同上中下游各类企业科技合作,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取得更多科技成果。

3. 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

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主动开放市场和应用场景,加快布局建设一批概念验证、中试验证平台,推进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应用,使更多科技成果从样品演变成产品、从产品延伸为产业。

4. 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

健全支持原始创新的出资人政策,完善研发投入加回机制,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以创新创造为导向,灵活开展多种形式的中长期激励,根据科研工作不确定性高的特点,进一步完善合规免责机制,让科技人员放开手脚干事业、心无旁骛搞科研。

管理监督体制机制:释放活力,加强监管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需要完善管理监督体制机制,以“放得活”与“管得住”相结合,不断提高监管效能。

1. 充分释放活力:

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鼓励企业实施个性化、差异化的改革探索,使企业更加充满生机活力。

2. 切实加强监管:

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

3. 提升政策的精准性、科学性、一致性:

加强同各有关管理部门的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健全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制度,发挥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优势,使企业发展的方向更聚焦、支持更有力、环境更友好。

4. 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

常见问题解答:

1.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的目的是做强做优做大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提升国有经济的整体功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2.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是什么?

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的重点方向是“三个集中”,即向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关系国计民生的公共服务、应急能力、公益性领域等集中,向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

3. 国有企业如何在原始创新方面取得更大突破?

国有企业要强化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完善创新体制机制,在“三高一优”上协同发力,即强化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建设高能级的研发平台、推进高效率的产业融合、营造优质的创新生态。

4. 如何既释放国有企业的活力又加强监管?

要坚持政企分开、政资分开,充分尊重和维护企业法人财产权和经营自主权,同时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责任,完善国资监管体系和监督约束机制,用好信息化、智能化等方式,引导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坚决守住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的底线。

5. 如何完善国有企业分类考核评价体系?

要根据中央企业整体上承担使命多维、产业分布多样、业务板块多元等情况,进一步完善分类考核评价体系,制定更有针对性、更加个性化的考核指标,加快实现“一业一策”“一企一策”,引导企业各展所长,争当不同赛道的“尖子生”,实现质量更高、功能更优的发展。

6.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对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有哪些意义?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举措,能够有效增强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为国家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结论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是新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也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国务院国资委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持续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不断提升国有经济的活力和效率,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未来,国资国企改革将更加注重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更加注重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人才培养,更加注重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