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财经上海12月29日电 12月29日,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2023)(简称“指数”)对外发布,纽约、伦敦、上海蝉联前三名。得益于区域经济、贸易发展水平的提升,以上海为代表的亚洲金融中心在世界金融体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其在全球市场的定价能力和影响力与日俱增。

  国际金融中心格局稳固

  在全球经济运行过程中,金融中心既是推动资本流动和信息交换的枢纽,也是展现全球影响力的重要舞台。自2010年以来,新华社中国经济信息社持续发布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着眼金融市场、成长发展、产业支撑、服务水平、综合环境五大维度对全球主要金融中心进行量化评估。

  最新一期指数结果显示,2023年,排名前10位的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分别为:纽约、伦敦、上海、香港、新加坡、东京、北京、巴黎、深圳和法兰克福。从区域分布来看,前十位城市中,亚洲占6席,欧洲占3席,美洲占1席。前二十位城市中,亚洲占7席,欧洲占6席,美洲占6席,大洋洲占1席。排名靠前的金融中心基本分布在发达经济体和新兴市场经济体,体现了经济基础对于金融中心建设的关键支撑作用。

image001.png

图为2023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前十名城市

  纵向对比看,2023年国际金融中心城市总体格局较上年基本保持一致。在参评的45个样本城市中,有22个城市保持原有位次,前十位城市中仅有新加坡与东京排名对调。本年度位次上升最大的城市是孟买,由35位上升至28位,位次下降最显著的是维也纳和哥本哈根,其中维也纳由30位下降至34位,哥本哈根由34位下降至37位。

image004.png

图为2013-2023年国际金融中心前十位变动

  从指数走势看,亚洲金融中心处于快速发展期。2023年,上海、香港、北京、深圳四座中国城市入围前十名。其中,上海不断强化金融中心核心功能和全球资源配置功能,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升级版”;香港金融市场的广度和深度处于领先地位,金融资源“集散地”的多元汇聚作用显著;北京积极推进国际金融管理中心建设,大力推动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深化金融科技创新发展试点;深圳集聚了一大批金融科技龙头企业,涌现出金融科技服务商、虚拟银行等新业态。

  上海“五边形战士”实至名归

  从细分排名看,2023年,上海在全部五项子指数中都跻身前五名,和纽约、伦敦、香港等老牌金融中心并列为全能型选手。

1.jpg

图为2023新华·国际金融中心发展指数子指数前五名

  金融市场子指数前10位为:纽约、伦敦、香港、上海、东京、新加坡、巴黎、深圳、北京、法兰克福。2023年上半年,上海金融市场成交额1617.41万亿元,同比增长18.7%。其中,上海证券交易所有价证券成交额增长12.0%,银行间市场成交额增长23.4%,上海黄金交易所成交额增长10.0%。

  成长发展子指数前10位为:上海、纽约、伦敦、香港、北京、新加坡、深圳、东京、法拉克福和巴黎。上海已连续13年蝉联第一位,北京、香港连续4年进入前五。2023年上半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4256.79亿元,增长5.6%,占全市生产总值近两成。

  产业支撑子指数前10位为:纽约、伦敦、上海、东京、香港、巴黎、北京、芝加哥、深圳和新加坡。上海、新加坡、香港在产业关联方面表现突出,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供应链;芝加哥、法兰克福、日内瓦等城市在产业景气方面保持领先;伦敦、苏黎世在产业人才方面具有优势。

  服务水平子指数前10位为:纽约、伦敦、香港、上海、新加坡、东京、北京、巴黎、华盛顿和苏黎世。纽约等城市在工作生活方面领先,伦敦、新加坡的金融法律体系相对健全、金融监管政策较为透明,香港、上海、北京基础设施优势明显。

  综合环境子指数前10位为:伦敦、纽约、香港、新加坡、上海、北京、东京、法兰克福、巴黎和深圳。各金融中心城都具备较为稳健的经济、政治、社会环境,宏观经济形势的走稳回升对金融中心建设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

  把握国际金融中心新趋势

  指数认为,金融与科技融合发展成为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大势所趋,金融科技成为竞争关键。金融科技不仅为传统金融业节约成本、提升效率、改善服务,同时也为金融监管、数据激增等痛点提供解决思路。例如,纽约州聚集了690家基于区块链的企业;上海锚准国际金融中心和全球科创中心的“双中心”定位,已落实了数字人民币试点应用场景超过140万个,银联商务等入围全球金融科技独角兽企业榜单。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共识和低碳愿景下,金融业应助力能源升级和低碳转型,服务未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指数指出,国际金融中心要着力发展绿色金融,成为绿色金融的引领者。如巴黎致力于成为“充满活力的绿色可持续金融中心”,在环境金融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是全球第三大绿色债券发行地。上海是中国最早启动碳交易试点的地区之一,率先推出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碳中和债券等创新金融产品,颁布实施了首部绿色金融法规。

  此外,指数呼吁国际金融中心城市在金融系统性风险防范及管理方面加大投入。在地缘冲突、能源危机等多重冲击下,国际金融市场经历大幅波动,各国央行和金融监管机构应密切关注全球经济形势,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及网络安全风险等新挑战,加强金融监管协同。